在科普有牙周病到底適合安哪種假牙之前,先提醒大家,在牙周病拔牙后,不論是做活動假牙還是種植牙,一般都需要先進行牙周治療。
話說,在牙周炎拔牙后適合安什么假牙
若是因牙周病導致牙齒脫落后,通常情況可以選擇種植牙修復、活動假牙修復,如果缺牙兩邊有健康臨牙,也可以選擇烤/全瓷牙固定修復。
若是連續(xù)多顆缺失,或是半口缺失,基本上就只能考慮活動假牙和種植牙修復了。
那么,有牙周病到底是做活動假牙好還是種植牙好呢
在回答之前,大家先來看下活動牙和種植牙的修復原理。
(活動假牙)就是利用剩余的天然牙、基托下的黏膜和骨組織來作為支持,主要依靠義齒的固位體和基托來固位。
雖說也可以恢復部分咀嚼功能及軟組織形態(tài),但是長期使用過程中,難免會對牙槽骨造成磨損,導致牙槽骨不同程度地吸收,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些人的活動假牙越戴越松的原因。
(種植牙)將純鈦或鈦合金材質的種植體(人工牙根),植入到缺牙的頜骨內,該材料會和牙槽骨發(fā)生骨結合,就好像“長”在骨頭中一般,然后通過基臺將烤瓷牙冠和植體進行連接即可。
原理和天然牙比較相似,由于它有獨立的“牙根”,所以對旁邊牙和牙槽骨也沒有影響,反而還能防止骨流失。
從以上介紹,大家不難看出,是活動假牙好還是種植牙好了吧。
但前提是,種植牙是建立在健康的牙周基礎上
如果沒有治療牙周病直接做活動假牙修復,可能會出現(xiàn)牙齦不適,紅腫,多少也會影響咀嚼使用。
通常,牙周病導致牙齒喪失的缺牙區(qū),往往因為原有炎癥遷延不愈、牙槽骨存在缺損等,使“牙床”條件(包括硬的骨組織和表面軟組織)塌陷和不足。
若沒有治療而進行牙齒種植,后期可能會引起骨結合不佳,植體不穩(wěn)固,松動,乃至脫落的情況。
所以,需要先對牙周病進行干預、治療、控制后,方可進行種牙或鑲牙修復。